一、完工板長期可靠度之評估
PCB線路板測試法IST,可用以快速評估出完工多層板的可靠度如何。其考試板之密集通孔系採用Daisy Chain之串連設計,試驗時刻意對各通孔同步施加電流,在電阻作用下將產生150℃的高溫,斷電后又可回到室溫,如此快速熱循環之IST測試,可用代替傳統性極為耗時的熱循環試驗〈通常需168小時以上)。試驗結束后,計算考試板在電性失效前〈指電阻値增加10%,總共可以忍受熱循環試驗多少次數,即可當成通孔長期可靠度的一種指標。測試后當電阻値上升達10%而失效時,事實上從進一步的微切片上即可看到銅孔壁的微裂情。IST可評估出通孔鍍銅之電性品質,頗能模擬PCB經過多次組裝焊接升溫曲線后的電性可靠度。
為了評估完工板Z軸熱脹系數之下降,與Td在長期可靠度方面的關系,研究者曾對各種基材之性能進行比較。所選四種板材已事先經過篩檢,以確定所測試的數據范圍,確已能夠涵蓋現今市場上大部分板材的可靠度規范,而此四種板材的詳細特性如表1所示。
首先,各待測試樹脂是配合7628玻璃布所組成的基板,用以測定其CTE值,多層板常因不同的組合方式,而具有不同的CTE値。
A板材為Tg 175℃的FR-4傳統性基材,而另一種Modified A板材除了Z軸熱脹系數較低外,其馀特性皆與A相同。B產品之Z軸CTE與A產品相同,但其Td(350℃)卻較A者Td(310℃為高;C產品的Z軸CTE較低,且其Td亦很高。上表中Tg前Z軸CTE又稱α-1CTE,Tg后又稱α-2CTE。
評估所用的考試板為厚0.105"的20層板,其通孔孔徑0.012"??妆陔婂冦~層之目標厚度為1.01mil ,實際測量之平均厚度約在0.7-0.8 mil左右,最小厚度亦達0.6mil 。就一般認知而言PCB制作的變異,極可能會對這項測試造成影響,因此所有試樣的流程皆刻意使之相同,以期能將製程誤差減至最小。圖15即顯示完工板發生電性失效時,其所對應IST熱循環次數的對比。圖中三種顏色分別代表完工板全無預熱處理、以及在230℃下預熱3次和6次的對照情形。
不同了Td的板材,其IST試驗的結果也會出現明顯差異。Td為310℃者,無法忍受200次以上的熱循環試驗。而相較之下,Td為350℃者,可忍受的熱循環試驗皆已超過500次。實驗數據證實Z軸較小的基材,其電性可靠度也較佳,但影響程度卻仍不及高Td者來得明顯。此外,實驗參數的設定范圍必須盡可能的加以擴大,以證實降低Z軸CTE確實具有某些優點,同時也應測試各樣品間Z軸CTE的差異。總結說來,在試驗參數范圍內,初步結果說明丁Td較高之材料,其可靠度改善的幅度也較大;至于Z軸CTE較低者,對可靠度雖確有助益,唯改善幅度較不顯著而已。
二、抗CAF性
陽極性玻璃束漏電現象CAF為近年來對基板的研究重點,當電路板持續邁向密集組裝而逼近其通孔之間距,與無鉛焊接之熱量增加時,CAF受到矚目的程度也就愈大。本文并不打算深入探討此漏電現象,然而,近來研究者發現,當FR-4基材中的硬化劑若放棄雙氰胺配方Dicy的話,則其抗CAF性會較仍使用Dicy的基材為圖四種板材在抗方面循環次數的比較佳。主要原因是Dicy極性較強,以致吸水性較大較快之故。B產品與C產品即為非Dicy硬化劑的基材,其抗CAF性就比含Dicy的A產品及其他同類板材來得優秀。圖3爲一張以C產品所疊構組成的10層考試板,試驗中刻意施加100VDC的偏壓,并針對四種孔距,量測其高溫高濕老化中其平均絕緣電阻値的對比,讀者們清楚可見孔距愈近者其抗CAF的本領就愈差了。
六、電性因素
電性為新式基材所必須考量的另幾項特性,尤其在高頻領域中特別重要。如先前文所言,介質常數(Dk)與散失因素(Df)即為兩項重要參數。耐熱已改良之FR-4 基材,幸好在電性表現并未出現太大的劣化。研究者曾使用一種複雜的參數用以量測Dk及Df。表2系使用板條式之波導測量基材A、B、C及另兩種競爭者板材的Dk測値,表3則為上述5種板材的Df測値。本次試驗所用的基板是由2116玻璃布組成,其膠含量為50%by wt。
三、結論
就現況而言,電路板業界潮流驅使FR-4板材精益求精,其首要研發重點即為基材耐熱性的改良,以及抗CAF性的提升。但卻必須在不能危害其他物性(如電性)的情況下進行改善。當然,只單純改良板材中的一兩項物性其實并不困難,但若欲兼顧電路板制作穩定及成本考量,又還希望能兼善板材的整體特性者,則將很不容易。
其他歸納出來的結論尚可包括:
1、基材雖需明訂Tg之規格,但其實已不足以應付無鉛焊接的應用。
2、板厚Z軸CTE的降低,已確能改善基材的長期可靠度。
3、必須提升樹脂的Td,以保証其耐熱性。讀者們由本文所敘述各種可靠度試驗可知,基材之Td對其整體長期可靠度的影響已極為關鍵。
責任編輯:雅鑫達,PCBA一站式服務商!